【8月】臺史博「跨1624:世界與臺灣」國際學術講座-- 海洋轉向:太平洋的啟示 The Oceanic Turn: Lessons from the Pacific 1624年,是臺灣接連世界並成為世界史舞台一部分的重要年份,臺灣成為東亞與歐洲世界轉口貿易得以密切互動的重要據點之一,是東亞及世界歷史舞台的重要行動者與參與者。
歷史上海洋做為族群及文化彼此串連互動的重要媒介,其中太平洋為全球最大的水域,環伺其周邊的大陸、島嶼無數,迄今更是國際經貿體系及軍事戰略的重要區域。
歷史學與人類學如何透過海洋思維,從海洋、土地與人群出發,關心複雜且多元的區域研究議題?本場講座重磅邀請哈佛大學歷史系大衛.阿米蒂奇 (David Armitage)教授主講,同場邀請臺大歷史系林美香教授與中研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張谷銘副研究員與談,由臺史博張隆志館長親自主持。
阿米蒂奇教授為哈佛大學歷史系 Lloyd C. Blankfein 講座教授,他在劍橋大學和普林斯頓大學接受教育,曾於哥倫比亞大學擔任11年教職,並在六大洲講學。
2004年起任教於哈佛大學歷史系,曾任哈佛大學歷史系主任,研究領域為思想史、政治思想史,為全球思想史研究的代表和領軍人物,近年來也跨足海洋史研究。
阿米蒂奇教授著作等身,最新作品為《內戰:思想中的歷史》(Civil Wars: A History in Ideas)。
代表作品包括獲得 Longman/History Today 年度圖書獎的《大英帝國的意識形態起源》(The Ideological Origins of the British Empire),泰晤士報文學副刊年度好書《獨立宣言:一部全球史》(The Declaration of Independence: A Global History,中文譯本由聯經出版),《現代國際思想的基礎》(Foundations of Modern International Thought)以及被新政治家雜誌評為年度好書、被高等教育紀事報評為過去20年最具影響力著作之一的《歷史學宣言》(The History Manifesto,合著)。
另編著有《全球史中的國際法》(The Law of Nations in Global History,合編)和《太平洋史:海洋、陸地、人民》(Pacific Histories: Ocean, Land, People,合編)等書。
其作品已被翻譯成15種語言。
他目前正在著手約翰·洛克殖民寫作的編輯,並致力於研究「條約」的全球史以及歌劇與國際法的關係。
活動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