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南市中西區 (中西區(臺南市)=)
這幾年常常聽到身邊的親友們在聊「正向心理學」。
這個名詞剛開始聽到,覺得有些陌生;花了一點時間才了解,大致跟小時候長輩們說做人要「樂觀」,有那麼點的異曲同工之妙。
「樂觀」這個詞彙從幾千年前就有了,最初在中文裡是意指喜愛並善於觀察,西方則代表著最好的狀態。
我對這個詞還有個莫名的親近感,因爲它和家鄉裡的「樂觀園」有所連結。
「樂觀園」是鹿港輝煌年代的老戲院,在那兒可以看表演或電影,可惜我童年時期它就已經沒落了。
但聽到長輩提及這個空間的故事時,能看到他們眼睛閃閃發亮的模樣。
在我心底,「樂觀園」曾經是一個屬於夢的時空。
它已然消失在這個小鄉鎮的角落,卻又閃爍在某些人的記憶裡。
它屬於沉浸在觀看之中的樂趣,也隱約帶著如幻似夢的奇想。
許多人說看著我的作品,會有一種飄飄然,很快樂的錯覺。
我猜這或許來自於色彩的運用,也或者與畫面中幾何造型的配置有關,但這種情緒渲染的動力,或許也和我嚮往的世界觀相似吧!在鹿港這滿是傳統廟宇的小鎮裡,我們都近距離地目睹著生命的微小與無常。
寺廟上的花彩紋飾,是我抬頭找到心靈慰藉的原鄉情懷,我每次想起自己喜愛的廟宇空間,覺得那也都是我的「樂觀園」。
回看近期的創作元素時,我發現《嶢嶢》系列中有樹有山石有路徑迴旋的重量,已經和早期作品裡的漂浮感完全不同。
下筆的每個瞬間,似乎都在期待不同空間佈局的轉角驚喜,甚至是無需隱藏的歡喜。
或許這也是一種心思意念的投遞,如同「樂觀園」一般,它是藝術理念的演出,也是想像力迸發的投影。
很希望本次展覽的呈現,能陪伴觀眾找到屬於自己的「樂觀園」;無論它深植在信仰之中,倘佯在夢境深處,或躲藏在身邊的花園裡。
我們都能一起歡欣地找到,讓自己寧靜而達觀的心靈動力。
活動來源: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