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營區

大屯社區彩繪村

大屯社區彩繪委請當地出身的鄉土畫家吳聰益操刀,為了凸顯在地特色,主題放在田園風情及宗教信仰,包括稻米收割、採果、水牛、廟會活動、廟宇建築、陣頭等做為設計主題,呈現出濃濃的鄉村風情,也為社區注入活力。

海墘本家農創休閒園區

海墘本家農創休閒園區為於1985年由下營仕紳曾伯仁老先生建造之老宅,早期曾先生赴日經商有成,但心念故鄉根本,所以返台建造占地350坪的曾姓宗親本家,亦提供家族成員居住之處,為當初轟動一時大戶人家,高不可攀的地位,歷盡風霜三十餘年,不曾有人入住整修,卻穩健的昂首坐落於下營區中心,綠瓦紅身建築,訴說著下營一代風華之中混和著日式與台式風貌。於民國106年四月,由吉宸生技企業有限公司進駐營運,經營吉宸良食品牌創辦人一直以來皆從事農村特色與特產推廣,以黑豆桑葚為主力產品原料,生產出天然健康的農糧與冰品,如今回歸故鄉,期待能在下營結合更多新生力品牌。

下營風鈴木廊道

長達2.5公里的洋紅風鈴木綠色隧道,枝葉茂密,夾道成蔭,綠蔭蔽天形成美麗的綠色隧道,尤其每當花季來臨,綻放朵朵花蕊,蔚為奇觀,讓用路人在忙碌之餘,能放慢腳步用心感受美麗的景色。

茅港尾天后宮

洩漏天機的媽祖
茅港尾天后宮主祀天上聖母媽祖,是清代「茅港尾堡」的「保*頭廟」(地方公廟)。「茅港尾」地名紀錄了早期的地理環境,讓我們知道,今日屬於內陸的下營區,曾經也是臨海的港口。此地位於嘉義與臺南間的陸路中間,是南北經商往來的必經之處,同時是倒風內海的三個港口之一,為繁華的市鎮。既有港口,也有先民在此開墾、經商,會有媽祖信仰則是自然不過的事。 「茅港媽」在地方有個「坐牢一百年」的傳說,據說清朝同治年間,媽祖曾經發爐起乩,預告將有大災難降臨,結果當晚果真發生了大地震,沒有覺察到神意的居民死傷無數,而媽祖也因洩漏天機,而被拘捕到天庭受禁百年。一直到民國五十年,百年囚禁時間已過,媽祖才顯神蹟以示重返。從流傳的傳說,就可以知道媽祖在地方人士心中的信仰地位。 *清代皆以保字為主,清末才出現堡字,日治時期皆以堡字。

主祀:天上聖母-媽祖
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太歲星君、順風耳將軍、千里眼將軍

藝品導覽:秦叔寶、尉遲恭門神彩繪
鑑賞重點:畫師合作的門神作品

武承恩公園

面積2公頃的武承恩公園設有玄武台、玄武亭、武德亭、武承橋、觀湖樓等觀光設施,園內小橋流水,亭台樓閣,風景秀麗,是下營區居民休閒的最佳去處。公園入口旁有1955年設置的「下營北極玄天上帝廟沿革誌」,記載玄天上帝神奇的故事,「龍飛鳳舞」舊石堵和入口處的一對石鼓,則是上帝廟重建時拆卸下的古物,發人思古幽情。

下營玄天上帝廟及文化館

下營玄天上帝廟位處下營最熱鬧的區域,是下營區的地標也是信仰中心,廟宇建於西元1661年,傳說由鄭成功部將劉國軒於下營屯墾時發起,幾經改建現為3層樓的大型廟宇建築,氣勢恢弘,每年農曆3月3日為玄天上帝誕辰,從3月1日至5日是下營最為熱鬧的時候,幾乎可說是下營一年一度的嘉年華,來自全台各地的陣頭湧入,下營人也跟隨神轎繞境祈福。
 

廟宇內的文化館有非常豐富的收藏,從古石碑到匾額,再到香爐、籤詩板與字畫,都是1~2百年前的珍貴文物,另外還有剪粘、交趾陶、泥塑、木雕等等,如對信仰文化有興趣的遊客至此,一定可以大飽眼福。

下營區產業文化展示館

下營區產業文化展示館以白鵝、蠶桑、黑豆為主軸,詳細介紹下營區的產業文化。展示館係改建30年歷史的閒置倉庫空間,設有下營農業發展區、絲製品展示區、蠶桑區、生活展示區、多媒體放映區、蠶業文化區、古農村器具展示、黑豆產業文化區、鵝產業文化區、鄉土藝文區、下營農會特產販售區等,並將剩餘空間規劃為黑豆蔭油現場加工製作場、蠶絲被拉製室,多元的展示方式,豐富的展示內容,徹底展現下營區產業。

 

顏水龍紀念公園

顏水龍先生是台南非常有名的畫家,出身於下營的紅毛厝,早年曾受日人澤田武雄先生鼓勵至日本學畫,後又到法國巴黎深造,是台灣早期本土油畫藝術的先驅。顏水龍先生於西元1997年病逝,為紀念顏水龍先生畢生對公共藝術及美術的貢獻,特設置了顏水龍紀念公園,走進園區就會看見顏水龍先生的銅像矗立在顏氏家廟前,紀念公園內有紀念館與家廟,展示著顏水龍大師的生平經歷及作品,園區環境優美,安靜雅致,閩式的家廟建築也值得參觀,想認識這位台灣早期的現代藝術大師,來這裡就沒錯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