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山中的信仰中心
1864年馬雅各醫師初次來臺,之後在府城、旗後(今旗津)一帶展開醫療傳道,與此同時,馬雅各醫師也前往淺山地區向平埔族人宣教,如:白河白水溪部落、東山吉貝耍部落、官田番仔田部落等。
1867年,左鎮崗仔林地區初次接觸到基督信仰,但在尚未設立教堂前,族人們都是長途跋涉到木柵(今高雄內門)、旗後地區參加禮拜,直到幾年後信徒李姓族人捐出土地,崗仔林地區才設堂。
一百多年來,基督信仰在左鎮地區延綿不輟,禮拜堂經歷五次重建,2014年才改建為今貌,在設計上朝向融入在地景觀,並且呈現古典式樣的上帝殿堂,至今仍然是在地教徒的聚會中心。
參考資料:
賴永祥,《教會史話》(2_145) 崗仔林建堂年考
鑑賞重點:尖拱、牛眼窗、角樓尖塔
岡林教會的禮拜堂竣工於2014年,但設計上依照教會與信眾需求,建築式樣採取古典風格,以入口處的三個尖拱、牛眼窗、十字架構成門面,單邊有高聳的角樓與尖塔,整體空間為「巴西利卡式」的長方形建築,建築風格則類似臺北林森北路的中山基督長老教會。 外層的尖拱僅為造型,內部的尖拱才是真正通往禮拜堂的入口,而大門上方寫著「Kong-Á-Ná Kàu-hōe」,為「岡仔林教會」的白話字,也是當初馬雅各醫師來此傳福音時所用的文字。
左鎮岡林教會
尖拱、牛眼窗、角樓尖塔
白話字教會名稱
id
6069
address
713 臺南市左鎮區岡林里47號
geo
POINT (120.4184782 23.0259348)
district
lang
zh-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