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里區

彼緹娃藝術蛋糕觀光工廠

2002年賓寶食品進駐臺南佳里,成為連鎖烘焙食品企業的開端。隨之第二代的加入,為企業注入嶄新思維。兩代聯手創立彼緹娃品牌,以藝術蛋糕、中式囍餅、伴手禮為產業主題,打造出賓寶食品的創新格局。

2015年設立彼緹娃烘焙培訓學校,開啟培訓教育人才之途。一路走來,賓寶念茲在茲以深耕在地、回饋鄉里的社會使命,不斷自我鞭策,只為讓更多人在品嚐賓寶的烘焙食品時,能感受到滿滿的誠意與用心。

▲友善空間:
無障礙停車位:1格
無障礙廁所:1間

(因疫情影響,詳細營業時間請見FB粉專公告)

子龍廟永昌宮

開基子龍廟永昌宮坐落於台南市佳里區子龍里,主祀為趙聖輔天帝君(即三國名將趙子龍)。 

清康熙三十年(西元1691年)村民為謀求精神寄託,共同決議築一草寮供奉神明,正巧有位村人「林廷龍」於村附近溪中撈魚,發現溪中一塊樟木盤旋不去,經多次驅入溪流中迴流不前,始將該樟木拾起,竟發現此木已被白蟻咬成「常山趙子龍」五字,村民嘆為奇觀,莫不感到神靈有意於此庇佑眾生,遂而建造草寮供奉,早晚焚香膜拜。

不久有位自稱來自唐山泉州之雕刻師蒞臨本地,聲言承趙將軍之托夢前來此地雕刻金身,經村民決議即以此樟木雕成大小兩尊趙雲神像,即今在永昌宮供奉之大子龍、二子龍金身,距今已歷三百餘年。

佳里木棉綠色隧道

木棉花又稱為斑芝花,是台灣平埔族的聖樹,意指美好,花朵有紅色、橙色,相當討喜。三月中旬陸續可看到火紅的木棉花開花,花期大約可持續到4月中旬,「紅紅的花開滿了木棉道,長長的街好像在燃燒」。

南27區道的木棉綠色隧道座落於佳里區往將軍區南19區道與南27區道交叉路口,往南27區道延伸,全長約530公尺,然因路道較狹小且木棉相當密集,當木棉花盛開時,左右兩側的木棉花在上空交錯形成火紅隧道,是您不可錯過的美景。此路段因車輛稀少,適合愛好攝影人士拍攝,同時也是在地人才知道的秘境喔!

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

園區在台南的佳里一帶(古稱蕭壠社),而「北頭」在平埔古語中為巫女之意,「洋」則意指有水草宜居的放牧之地,此處一直有著飛番的傳說,傳說中有位跑得比馬還要快的平埔族人,甚至還到乾隆皇帝面前與馬賽跑贏得比賽,讓清乾隆龍心大悅,與兒子兩人得到朝覲天子三次的殊榮,就是目前飛番墓中的「程天與」,墓碑上還可見到刻著「父子面君三次」的紀載,也是目前台灣紀錄中歷史最悠久的平埔族墓,大約已超過240年。

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便因為這個飛番傳說而有著濃厚的傳奇故事,目前園區內有許多西拉雅平埔族的資料展示,還有傳統的茅草屋、老照片以及象徵著飛番傳說的各式雕像,還有極具平埔族特色的望高寮、公廨等設施,另還有一口水質非常好的荷蘭井,從荷蘭人在台期間開鑿一直到日治時期都還在取用,處處充滿傳奇色彩及平埔特色,是一處認識平埔族群生活的好去處。

佳里金唐殿

到市場包圍的廟宇欣賞鎮殿三寶
金唐殿原稱「護庇宮」,廟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鄭氏時期的屯墾制度,到乾隆年間因民眾協助平定林爽文事變,才被朝廷賜名「金唐殿」。來到超過三百年歷史的金唐殿,不能錯過的是鎮廟三寶:見證悠久廟史的「宏文求莫」匾額(康熙37年落成)、含有「護庇宮」原名的古對聯、廟內與屋頂活靈活現的何金龍剪黏。 市定民俗「佳里金唐殿蕭壠香」 已經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蕭壠香」,是南瀛地區重要的刈香活動之一。「刈香」指的是大型的遶境,三年辦理一次。在香科活動期間,除了舉辦「瘟王醮典」,還有傳說為了鎮壓曾文溪的「百足真人蜈蚣陣」遶境,為金氏世界認證全球最長蜈蚣陣,車上坐著扮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108名小神童,充分展現南瀛地區的常民活力。

主祀:朱府千歲、雷府千歲、殷府千歲
配祀:方娘娘、觀音佛祖、天上聖母、關聖帝君、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中壇元帥、吳府千歲、金府千歲、蕭府千歲、釋迦牟尼佛、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玉皇大帝、太歲星君

藝品導覽:三川殿墀頭「孫中山」剪黏
鑑賞重點:現代人物成為剪黏主角

蕭壠文化園區

蕭壠糖廠又名佳里糖廠, 1905年成立, 1908年開始製糖,是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1998年因糖業沒落關閉,後來閒置空間再利用,蕭壠文化園區在2003年成立,以藝文基地的面貌再臨。
 

蕭壠文化園區真的是當地人的休閒天堂,糖廠改造的空間一直都是很有台南味道的遊憩景點,外圍像是公園一樣,原本的倉庫與廠房變身為各式藝術展場,特地保留的屋頂樑柱,由下而上仰望,幾何的線條在藍天中放射開來,配上旁邊的綠意,是很舒服的風光。
 

走在廠房倉庫之間,穿過長長的隧道,陽光穿過樑柱穿過樹梢,在灰色的牆面與地面上烙下印記,遊客穿梭其中,進出展場之間,這是屬於台南的文藝式悠閒。

 

佳里震興宮

鎮廟之寶葉王交趾陶
震興宮原名「清水宮」,主祀清水祖師,神像由福建安溪先民渡海時攜來,雍正元年(1723)建廟,但同治元年(1862)發生大地震,部分建築毀損,在地方仕紳的發動之下廟宇展開重建工程,並聘請了名匠葉王(本名葉獅,字麟趾)主持交趾陶的施作,煥然一新的廟宇也同時改名「震興宮」。

鎮廟之寶葉王交趾陶 因大地震而聘請來葉王新製交趾陶,意外成為了日後震興宮的鎮廟之寶。這些交趾陶屬於葉王的晚期作品,包含了三川殿的「憨番扛廟角」、「博古通金」、「四方皆來」;龍虎井的「八仙過海」、「七賢過關」等。除了水車堵的八仙和七賢的人偶部分遭竊外,其餘皆保留至今,讓人得以一窺百年前的交趾陶工藝。

除了葉王作品外,民國54年(1965)的重修,也留下了王保原剪黏(剪黏名匠何金龍徒孫)、蔡草如門神彩繪、陳壬水木雕等作品,可以說集聚了各項廟宇裝飾藝術的精品。
 

主祀:清水祖師、雷府大將、李府千歲
配祀:中壇元帥、黑虎大將、福德正神、謝府元帥、註生娘娘、文昌帝君、斗姥元君、南北斗星君、太歲星君

×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