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股區

七股龍山宮

海岸邊的巍峨大廟
龍山宮位於七股的魚塭旁,空氣中彌漫著處理蚵仔、海產的氣味,而在廟宇的龍邊,有著三層樓高的牌樓,若仔細一看,會發現在屋簷上的剪黏裝飾不是常見的龍或卷草,而是熟悉的黑面琵鷺與虱目魚,融入了地方特色。 七股龍山宮是地區的信仰中心,主神見證了此地先民來台的歷史,清道光年間,居民奉迎池王爺、三王爺、太子爺三尊開基神像,庇蔭著與海搏鬥、捕魚為業的居民,備受村民倚重;數年後,一艘船尾載有天上聖母(媽祖)、千里眼、順風耳三尊神像的半沈船漂到附近,當居民把神像請至竹筏上後,難船即沉到海底,居民認為是媽祖神力維護船難,故也將神像共同請回廟中奉祀。
 

主祀:池府千歲
配祀:中壇元帥、五府千歲、代天巡狩、赤山佛祖、天上聖母、田都元帥、黃虎將軍、黑虎將軍、大夫人媽、二夫人媽、三夫人媽、福德正神、註生娘娘

藝品導覽:牌樓「虱目魚與黑面琵鷺」剪黏
鑑賞重點:牌樓上的在地名產

七股遊客中心

七股遊客中心座落在平坦廣袤的七股濱海地區,通體灰白的主體建物融入在這片鹽田中毫無違和。遊客中心的西側規劃成廊道,東北角則用綠化植栽佈置,南面是廣大的戶外開放空間,納入河堤、海堤、鹽堤等元素用幾何勾勒出的建築將自然與美具象化,七股遊客中心是在地永續經營的旗艦標誌。

通往蔚藍天際的長階梯
幾何塊狀的水泥建物像是被切割的石膏塊,隨機露出幾面灰色小方窗,身旁是向四周延伸的雪白長階梯,一層層往上堆疊,接應蔚藍的天空,大器又莊嚴的景象儼然成為婚紗照拍攝聖地。

錯落有致的黑白樓道
有別於平緩坦然的長階梯,遊客中心還有隱密的樓道,灰白的短台階陡直向上又快速轉折。錯落有致的階梯兩側搭著鐵灰色的格柵扶手,陽光打在這些元素上形成了幾何光影迷宮。

漫步在水光倒影裡
遊客中心的另一番風景,跳脫光與影的直線世界,沿著步道行走在水面之上,享受蜿蜒水岸線的柔和。輕淺的濕地可以看到幾抔探出水面的土,一個個妝點在水光倒影中。

兩座金字塔,七股鹽山與博物館 (台灣鹽博物館自2022年1月10日起閉館整修)
距離遊客中心不遠處就是盛名的七股鹽山與台灣鹽博物館,聳立在鹽田中的白色金字塔,若想體會鹽粒結晶的真實感觸、想感受鹽產業文化的艱辛,那就該走訪這兩座塔,圓滿帶著鹽味的七股之旅。

篤加聚落文物展覽館

篤加聚落是由邱姓家族逐漸繁衍發展而成,是臺灣目前保存最完整且最大的單姓血緣型聚落。篤加聚落的祖先從大陸移墾臺灣、繁衍後代、聚族而居,這樣的歷程如同是早期開發臺南地區,形成聚落的縮影。

篤加聚落早期以盛產虱目魚為主,今日以全雌烏魚(烏魚子)養殖為大宗,養殖面積超過 250公頃,約佔全台烏魚子30%以上的產量。
 
篤加聚落文物展覽館成立於民國九十三年十二月十九日,是台南首座聚落文物館,以社區博物館的理念規劃經營,呈現篤加聚落文化的多樣面貌。

照片來源:臺南市七股區公所提供

正王府

溯自明永曆十五年(清順治十八年西元一六六一年),距今三百餘年,有福建省雷府三兄弟,同年夏末,自福建沿海分乘三艘帆船,滿懷壯志向台灣航行,隨行有家眷三位夫人及家丁數人,船上供奉溫府千歲神像,一路順風而來,船將進國聖港,不料東北季風突發,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幾經奮力,無奈天意難挽,船將抵港口,被大浪擊沉,一代將才、家眷及壯丁和溫府千歲金身,均遭沉沒於此。

當時在此處有一山川靈氣之地,已為一名幼女所得,其雖有心顯化濟世,然能力有限,不能善盡靈氣威力,幸逢溫府千歲-雷府三兄弟巡遊到此,遂邀共襄扶持,修善救苦救難,收納孤魂好漢歸位,溫府千歲深感未能庇祐雷府三兄弟安全進港上岸,決心留下與雷府三兄弟同甘共苦,普渡眾生,偶有沿海捕魚晚歸漁民,迷失方向,不知何處歸航,即有奇蹟出現火球紅光引航,在此住有張、黃五戶人家,及鄰近安南區什份塭幾戶居民,均以養魚討海維生,同感蒙受庇祐之恩,四時無恙,雷府三兄弟於此顯赫救世,功勳足登神界,經溫府千歲指引向上天領旨,三兄弟受勒封為雷府大將,村民首以茅草、竹桿搭蓋一草廟,稱曰:「大將爺廟」,使其暫有居所,免露宿之苦,此後神威更加赫濯。

HMTM 和明織品文化館

來到HMTM 和明織品文化館,好幾面的大落地窗,整齊的草皮與簡約的外觀顛覆許多人對工廠的印象,這棟展示場館還是有綠建築標章的唷。

進到館區大廳,有著一面高聳的彩色織品牆,繽紛的顏色讓人心情大好,也是許多人來此拍照合影的主要場景,大廳的商品展示區,跟百貨商場相比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些富有質感的布料織品都是出自於台南鄉間的工廠之手,工廠的沿革介紹區域中,可以瞧見和明紡織替許多國際大品牌代工的高品質獎項,MIT真的值得驕傲。

展示區內擺放著以前的老織布機,提供遊客體驗織布作法,平常在場區內的染料在這裡變成五連六色的藝術展示品,是很棒的巧思,也可以見到廠區內的工作情況,大姊熟練的檢視著布料上的纖維,他們都是MIT高品質的無名英雄。

走累了就到工廠裡的"未必咖啡"坐一下,享受一下咖啡香味與陽光穿過落地窗的溫暖,和明織品是很具有文青FU且富有時尚感的觀光工廠。

▲友善空間:
無障礙停車位:2格
無障礙廁所:1間

七股黑板樹廊道

黑板樹因其生長迅速,木材輕軟、微香,很適合製成黑板,因此得到這個有趣的名字。黑板樹的樹冠成蔭速度快,遮蔭效果良好,適合在日照強烈的七股濱海地區種為行道樹,享受迎面而來的涼風,為酷熱的夏日帶來涼爽宜人的氛圍,兩行排列整齊的黑板樹成為南34區道長長的綠色隧道。

黑面琵鷺賞鳥亭

黑面琵鷺是全球瀕危鳥種,總數量不超過3000隻,台江地區是目前全世界黑面琵鷺數量最多的度冬棲息地,近年度冬最大數量幾乎都在1000隻以上。春天北返前覓食頻繁,有時會出現在路邊水位適當的休耕魚塭中。偏好在夜間活動,白天大群聚集在空曠不易遭受干擾的海岸灘地或魚塭休息。飛行時頸部伸直,姿態優雅,被稱為『黑面舞者』。覓食時多成小群集體覓食,以略張開的嘴伸入水中左右擺動搜尋,捕食小型魚類及蝦。
 

每年冬季一到,黑面琵鷺賞鳥亭休息區便會開放讓遊客入內賞鳥,休息區內提供了高倍數望遠鏡及攝影機,除供現場民眾賞鳥外,也把拍到的畫面即時上傳至網路上。若想更詳盡的了解黑面琵鷺,在特定時間裡也有志工會於此處進行解說服務!
(資料來源:國立台江國家公園)

台江六孔管理站(含遊客中心)

白色的弧拱造型優雅地伸展在藍色海岸邊,是許多人對六孔碼頭第一印象,每天黃昏時刻伴著夕陽彩霞時的碼頭更是耀眼,六孔碼頭除了是搭乘遊潟湖竹筏的重鎮外,也有遊客中心管理處,最重要的是這裡是每年七股海鮮節的舉辦地點,最受歡迎的赤嘴園活動開跑時總是吸引了全台各地許多親子檔前來體驗摸蛤仔,大家在岸邊摩拳擦掌準備一展身手,直到主辦單位一聲令下,大夥兒光著腳丫踩進淺灘感受著腳底泥中赤嘴仔的位置,希望自己手中的桶子都能收穫滿滿,特殊有趣的體驗總是讓孩子們玩到不肯離去。

國聖港燈塔

沿著七股黑面琵鷺生態展示館前方的道路繼續往西邊走,遇見海堤之後順著路右轉,就會見到遠方矗立在孤寂海岸的國聖港燈塔,這裡是台灣本島的極西點。

與一般常見的燈塔不同,國聖港燈塔以鐵塔的方式建築,高度約32.7公尺,與頂頭額沙洲相鄰,蒼茫的景象與多變的夕陽雲彩,直至夜間捕捉以銀河為背景的燈塔景象,每天都吸引了不少攝影玩家前來取景,近年也成了IG網紅們必到的拍照打卡點,是一處非常具有異域風情的景點。

南灣碼頭遊憩區

位在七股潟湖最南端的南灣碼頭是欣賞紅樹林景觀與遠眺網仔寮汕的絕佳位置,碼頭設有觀景平台與遊客服務中心,同時也是搭乘遊潟湖竹筏的另一重鎮,可搭船至網仔寮汕或是頂頭額汕,船程可以飽覽潟湖的生態,招潮蟹、水鳥、紅樹林等多樣化的生態途中,除了欣賞美不勝收的潟湖、蚵棚與沙洲美景,由於潟湖區部份地區水深僅到膝蓋,膠筏通過時會擱淺,可在此時下船到沙灘尋找貝類、欣賞招潮蟹等進行一趟七股潟湖生態之旅,全部行程約2個多小時,有如真實版的自然教室,直至黃昏時分,小動物紛紛歸巢,竹筏回程在平靜水域上劃過,波光粼粼的景象也令人流連忘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