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香格里拉「噶瑪噶居寺」
左鎮「噶瑪噶居寺」是臺灣藏傳佛教「噶瑪噶居」傳承最大的叢林道場,屬於藏傳佛教四大教派之一的「噶居」。 「噶居」,為口耳傳承之意,「噶瑪噶居」的意思即為「噶瑪巴所創立的口耳傳承」,是一個不以研讀經典為滿足,注重實修傳承的教派;而道場又簡稱「噶瑪寺」,是創立者「第三世洛本天津」為了紀念「第一世大寶法王杜松虔巴尊者」於1185年在西藏所肇建的「噶瑪寺」。
臺灣的香格里拉「噶瑪噶居寺」 寺院座落於左鎮的丘陵地,沿著地勢的起伏,從山門進入後,依序會見到各有特色的佛寺,宏偉的如來殿、中西合併的文殊院、飄有五色旗的舍利塔等,讓來訪者在群山之間更能感到信仰帶來的平靜。
主祀:七佛(迦葉佛、拘留孫佛、師棄佛、毗婆師佛、毗舍浮佛、迦那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四臂文殊師利、妙音佛母
配祀:八大菩薩(彌勒菩薩、觀音菩薩、虛空藏菩薩、地藏王菩薩、文殊菩薩、金剛手菩薩、普賢菩薩、除蓋障菩薩)、目犍連、舍利弗、十六阿羅漢、蓮師(蓮花生大士)、瑜伽部六大天尊(上樂金剛、喜金剛、四臂紅觀音、金剛亥母、大幻化網、敏令金剛薩埵)、瑪哈噶里、財寶天王、象鼻財神
藝品導覽:山門
鑑賞重點:朝聖的起點,轉心向道的開始
位於入口處,山門象徵進入朝聖之路的開始。左鎮噶瑪噶居寺的山門為牌坊式,三層平臺的結構,代表佛教的三乘法門:小乘、大乘、金剛乘。 山門頂端有金色八幅法輪,安立於蓮花寶瓶上,法輪兩側有雌雄雙鹿,法輪象徵佛陀常轉法輪,雙鹿則象徵男女弟子隨佛聞法修學。牌坊的另一面鐫鏤「大手印聖域」—意思為「保存即身成佛之心法,此地乃聖地之所以為聖地」。
圖說:噶瑪噶居寺山門
圖說:「法輪雙鹿」山門
圖說:「大手印聖域」山門背面
藝品導覽:「七佛石雕」
鑑賞重點:七佛的莊嚴
七佛指的是「南無迦葉佛」、「南無拘留孫佛」、「南無師棄佛」、「南無毗婆師佛」、「南無毗舍浮佛」、「南無迦那迦牟尼佛」、「南無釋迦牟尼佛」,也因為供奉七佛(又稱「七如來」)的關係,故殿名為「如來殿」。聖像每尊高七尺、蓮座寬五尺二,重達兩噸半。細看七佛,每一尊手印有別,嘴角弧線也有不同變化,有微笑、有含悲。 七佛的形象,是創立者「第三世洛本天津」在禪定中憶及七佛尊容,於是指導不丹藝師依定中所見泥塑,依此比例,再請石雕名家王秀杞以白色大理石斧雕而成。
圖說:「七佛石雕」
圖說:「七佛石雕」側寫
藝品導覽:釋迦牟尼佛說法聖像
鑑賞重點:臺灣室內大佛之最
大佛高十六公尺,端坐於金剛寶座上,右坦袈裟,雙足垂下如彌勒坐姿,而非傳統的金剛跏趺坐(跪坐)。雙手結「說法印」(又稱「轉法輪印」,表示以法輪摧破煩惱,使身心清淨),而非傳統的「觸地印」(手勢向下,是在菩提樹下悟道時,斥退群魔所結的印相),聖像象徵佛陀永在人間說法、佛陀長住娑婆世界。 釋迦牟尼佛說法聖像與七佛石雕、藻井九大壇城,並列為噶瑪噶居寺的藝術三絕。
圖說:釋迦牟尼佛說法聖像
圖說:釋迦牟尼佛說法聖像
藝品導覽:舍利寶塔
鑑賞重點:在台南欣賞傳統的藏式佛塔
舍利寶塔全名「見即解脫吉祥光塔」,高38米,為傳統藏式佛塔,形制屬於「菩提塔」。銅製塔尖共十三層,高11米,重16噸,象徵初地到十三地菩薩。 塔的二樓,供奉三世佛及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兩側的萬佛牆供奉釋迦牟尼佛。塔的三至五樓,供養本初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及歷代大寶法王的舍利,安奉佛舍利之寶塔,象徵佛陀身口意與法報化三身。塔內並裝臟萬餘尊蓮師聖像、丹珠爾與甘珠爾大藏經、十億卷舍利塔金剛咒鬘、岩藏佛像、金剛經等無量聖物。 鑑賞重點:繞塔、轉經輪 無論宗教信仰為何,來到舍利寶塔,只要步行右繞塔三圈,就可以成就修行功德。寶塔的四周也設置了204座金色轉經輪,每一個經輪外飾梵文六字大明咒,內裡裝經卷。順時針方向遶塔、轉經輪一圈,等於持誦無量的經文真言,也有助於心靈平靜。
圖說:舍利寶塔
圖說:舍利寶塔特寫
圖說:舍利寶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