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沙宮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本名李哪吒,受到《封神演義》的影響,三太子「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腳踏風火輪」的形象深植人心,更由於祂成神的時候還未成年,因此保留了孩童形象,神像也是一張娃娃臉,搭配招牌風火輪,可以說是辨識度最高的神明之一。
與「頂太子」遙遙相望的「下太子」
昆沙宮又被暱稱為「下太子」,這個「下」(臺語ē)不是上和下,而是指南和北的對應關係。與下太子相對的,是位於西門路巷內的「沙淘宮」,兩間廟距離不遠,同樣主祀三太子,但由於位在相對北邊的位置,因此被稱為「頂太子」,以方便區別。
保有府城罕見的何金龍剪黏
現在的昆沙宮廟貌是1987年重修後落成,廟內的裝飾藝術是眾「師」雲集—施弘毅石雕、潘岳雄門神、蔡草如石板畫、何金龍剪黏,前三位是薪傳獎名師,而何金龍則是來自潮汕的著名剪黏司阜,由於在臺的時間不長,留下的作品不多,且分佈於南瀛地區為主,而昆沙宮所留的壁堵剪黏,則是府城城內唯一而且能近距離觀賞的作品。
主祀:中壇元帥
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虎爺
藝品導覽:磨石子地板
鑑賞重點:磨石子仙鶴圖
磨石子是五、六○年代台灣盛行的建築工法,指的是在地板或牆面整平後,依照設計圖稿,以寬達二、三公分銅條塑造出想要的圖案,接著再填入不同顏色的石頭、打磨,成為平面。也就是說,眼前所看見的線條,實際上都不是一條線,而是立體的銅條模型。 從這樣的製作過程再回頭欣賞地板的仙鶴圖,會發現仙鶴的伸展曲線、雲朵和海浪的波折,這些以弧線為主的造型,都是被「折」出來的,將如此堅硬的材料轉化為優美的畫面,這是匠師細緻的手藝所在。
圖說:磨石子地板,平時上方擺有黑令旗
圖說:磨石子地板,完整畫面
藝品導覽:石堵
鑑賞重點:借用動植物的諧音與意涵
廟宇的三川殿石堵,大多是以人物故事為主,但有時匠師也會穿插動物和植物的圖像,借用諧音或著含義,來取意吉祥。昆沙宮的石堵,分別是:
●柿子配上如意法器的「百事如意」
●猴子在樹上掛印章的「掛印封侯」
●大熊帶小熊穿梭樹林中的「維熊維羆」(取自《詩經》,有著吉祥、生男的寓意)
●蕉樹下雙兔吃草的「玉兔蕉葉」(兔子善於繁衍,有多子多孫的意涵)
●松樹下兩隻鹿的「受天百祿」(取自《詩經》,有著接收上天賜予的福祿之意)
●三隻羊棲息於樹下的「三陽開泰」
圖說:「百事如意」石堵
圖說:「掛印封侯」石堵
圖說:「維熊維羆」石堵
圖說:「玉兔蕉葉」石堵
圖說:「受天百祿」石堵
圖說:「三陽開泰」石堵
藝品導覽:石獅
鑑賞重點:張口迎人的古錐(kóo-tsui)獅子
有著一對招風耳、獅嘴開口迎人,腳踏彩球,身軀往上挺挺抬起,一左一右的石獅像是歡迎著信眾的到來。昆沙宮的石獅,身形有稜有角、有著額外突起的誇張鬃毛,屬於常見的「閩南獅」(流傳於福建、臺灣一帶)造型。
鑑賞重點:獅子的性別
廟宇的石獅大多是一公一母成對出現,除了可以從小獅來判別公母之外(公獅戲彩球、母獅帶小獅),昆沙宮的公獅子也雕有生殖器。性徵的出現,也是清末後石獅漸趨有的特徵。
圖說:昆沙宮「石獅」
圖說:昆沙宮「公獅」
圖說:昆沙宮「母獅」
藝品導覽:「張蕭劉連」四聖者門神
鑑賞重點:搭配三太子的門神
廟宇的門神通常與主神相應和—如開隆宮主祀七仙女,搭配宮女門神,而佛寺則多彩繪韋馱、伽藍、四大天王等佛教人物,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的昆沙宮,在中門彩繪的是秦叔寶尉遲恭,次間搭配的門神即是「張蕭劉連」四聖者。 四聖者與三太子的關係為何?在道教信仰的「三十六員咒」中寫道:「高龍興聖併天罡,張蕭劉連鎮四方。中壇哪吒李太子,統領天兵展神通。」顯示四聖者是由三太子所率、鎮守四方的角色。四聖者的形象各異,但皆是赤足持劍,另一手則分別兜蛇、持號角、持環、持銅鐘,與三太子合作保衛著全境平安。
「張公聖者」門神彩繪
「蕭公聖者」門神彩繪
「劉公聖者」門神彩繪
「連公聖者」門神彩繪
圖說:「張公聖者」門神彩繪特寫
圖說:「連公聖者」門神彩繪特寫
藝品導覽:何金龍壁堵剪黏
鑑賞重點:剪黏名師何金龍府城唯一作品
人稱「金龍司」的剪黏司阜何金龍(1878-1945),廣東潮州人,以細膩的剪黏人物著稱,但因在臺工作的時間僅六年左右,留下的作品不多,且分佈於南瀛地區為主,而昆沙宮所留的壁堵剪黏,則是府城唯一能見到也能近距離觀賞的作品。 兩堵剪黏題材,據廟方人員表示,龍邊的為京劇「生旦淨末醜」五個角色,虎邊的尚不清楚,不過五個人物中,有的著西服、有的著古裝,推測為某戲齣內容。在兩堵剪黏中,可以看到金龍司巧手將堅硬的瓷器(碗、盤、壺等)剪成柔順的衣袖、具摺痕的褲裝、華麗的戰甲,每一尊都是難能可貴的精品。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龍邊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虎邊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圖說:何金龍「壁堵剪黏」人物特寫
藝品導覽:原住民石版畫
鑑賞重點:罕見的原住民題材石版畫
昆沙宮的正殿兩側,由連續的石版畫所包圍,但除了一般廟宇常見的忠孝節義、傳說故事題材外,正殿虎邊(右邊)還多了一堵以原住民為主角的石版畫,畫面中的人物裸著上半身、赤腳、戴著樹葉編成的帽冠,正成群結隊地進在野外行動,有人持刀,有人拉著弓,一旁還有犬隻相伴。 他們在做什麼?目前能拍攝到的畫面,並無畫師留下的題字線索,但從角落中穿著長袍的男子判斷,或許這幅畫的是吳鳳的故事。從構圖來看,則可以見到將原住民(而非吳鳳)視為主角的選擇。這堵充滿張力的畫面,出自府城彩繪名師蔡草如的畫稿。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局部特寫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局部特寫
圖說:原住民石版畫,局部特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