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區

五帝廟

新舊融合的廟宇
五帝廟建於明永曆年間,在府城「七寺八廟」的名單中,其中一個版本的說法便有將五帝廟算在內,可以說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不過相較於其他古剎與古廟,五帝廟因日治與戰後的都市計畫與道路擴寬,而歷經了兩次搬移與重建,並且在2018年完成最近一次的改建。

儘管建築本體屬於現代,廟內卻有著不輸其他古廟的藝術作品,除了年份悠久外,趁著重建的機會,廟方也邀請著名藝師們以當代精神重新詮釋裝飾藝術,有著近一百年時間跨度的作品,就這麼齊聚廟內。

必備觀賞重點
三川殿邀請藝師王武雄,以剪黏技法完成西拉雅族赤崁社、荷蘭、明清、日治四個時期的作品,讓廟口門面如同臺南歷史的縮影;走入廟內,牆面是府城潘氏家族三代的彩繪,名家汪崇楹書法、杜牧河父子泥塑神像,在前殿的屋頂還有對於府城近代發展有貢獻的人物剪黏。
 

主祀:五顯大帝
配祀:觀音佛祖、保生大帝、黑虎將軍、福德正神、順天聖母、月下老人

藝品導覽:水車堵剪黏
鑑賞重點:四個時代的剪黏

廟宇裝飾藝術反映出一個時代重視的價值,並且透過人物故事來彰顯,用意是使來到廟宇的信眾,能透過欣賞剪黏來領略。

昆沙宮

昆沙宮主祀中壇元帥(三太子),本名李哪吒,受到《封神演義》的影響,三太子「割肉還母」、「剔骨還父」、「腳踏風火輪」的形象深植人心,更由於祂成神的時候還未成年,因此保留了孩童形象,神像也是一張娃娃臉,搭配招牌風火輪,可以說是辨識度最高的神明之一。

與「頂太子」遙遙相望的「下太子」
昆沙宮又被暱稱為「下太子」,這個「下」(臺語ē)不是上和下,而是指南和北的對應關係。與下太子相對的,是位於西門路巷內的「沙淘宮」,兩間廟距離不遠,同樣主祀三太子,但由於位在相對北邊的位置,因此被稱為「頂太子」,以方便區別。

保有府城罕見的何金龍剪黏
現在的昆沙宮廟貌是1987年重修後落成,廟內的裝飾藝術是眾「師」雲集—施弘毅石雕、潘岳雄門神、蔡草如石板畫、何金龍剪黏,前三位是薪傳獎名師,而何金龍則是來自潮汕的著名剪黏司阜,由於在臺的時間不長,留下的作品不多,且分佈於南瀛地區為主,而昆沙宮所留的壁堵剪黏,則是府城城內唯一而且能近距離觀賞的作品。
 

主祀:中壇元帥
配祀: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虎爺

 
藝品導覽:磨石子地板
鑑賞重點:磨石子仙鶴圖

蝸牛巷

化身蝸牛,漫步於繁市中的靜巷
佇立在熱鬧大街上的彩繪書櫃,正悄悄指示著暗巷裡的驚喜。看到這座彩繪書櫃,就代表蝸牛巷已經到了,不用懷疑,就直接走進小巷吧!位於中西區的蝸牛巷,是指被永福路二段、民生路一段、西門路二段與中正路包圍的街區巷弄,與鬧街相鄰,蝸牛巷卻無比寧靜,令人不自覺放慢腳步。 

蝸牛巷裡,紅磚舊樓揉合新潮簡約風格,正靜靜述說著古城的歷史。學著蝸牛,在巷內輕輕地、緩緩地步行在富有文學氣息的溫馨巷弄中,尋找隱藏在各個角落的「蝸牛」裝置藝術:有的明亮活潑,高調地立於顯眼的位置,等著遊客拿起相機記錄它的風姿;有的則低調地隱身在不起眼的角落或牆邊,稍不留神便會錯過。若來到蝸牛巷,便一定不能錯過尋找這些蝸牛的機會!

一同窺探大文學家的生平
「蝸牛巷」起名源自台灣文學家葉石濤所著小說《往事如雲》中提及的「蝸牛巷」場景。現在的蝸牛巷所在,為葉石濤當時於台南最後一處故居。而《往事如雲》的部分文句也被擷取,將之刻印在蝸牛巷的地磚上。

結合葉石濤筆下的意境所搭建的布景及3D彩繪牆,細細品味布景中所寫的文句意境,彷彿帶著遊客進入當時蝸牛居中的空間,簡陋而溫馨、狹窄而樸實。
若想瞭解這位著名人物的生平,不妨順道走訪鄰近的葉石濤文學館,跟隨著葉老的筆,一同窺探他的文學大志。

河樂廣場(原中國城)

河樂廣場為原中國城舊址,曾是台南重要的商圈之一,經拆除後改建為親水公園,於2020年3月7日開幕,為台南市區最大的親水廣場,更曾被富比世雜誌譽為「全世界最值得期待的七大公園」之一。

公園內特意保留部分中國城遺構,並規劃拆除回填展示區,讓民眾了解其曾歷經台南府城最繁華的運河碼頭、中國城的興衰,直至今日蛻變為親水公園,成為一個具有歷史足跡的場所。河樂廣場寓意為西起環河街、東至康樂街,由兩條街各取一字組合而成,河樂音同「和樂」,寓意「闔家歡樂」,是適合親子同遊的戲水場域。

結束公園的散心後,可前往鄰近的海安路藝術街,這個位於街道上的獨特美術館擁有各式風格的公共藝術裝置,路上更林立著數間店家,推薦與三五好友相約於此,閒聊小酌度過一個悠閒的周末。

東市場

位於青年路上的東菜市,創立於1908年,是個已超過100歲的阿祖級菜市場。因為位於府城隍廟及東嶽殿附近,加上傳統印象總認為到東菜市買菜的多為有錢人家,所以古早時總有許多乞丐聚集於此乞討,因此東菜市有個特別的封號叫「夭鬼埕」。

與傳統喊價殺價的菜市場文化不同,東菜市自古就有著特殊的買賣氣質,因擺市的攤商對於自家商品有著高度挑剔的品管和自信,而顧客也對攤商有絕對信心而鮮少殺價。這樣的矜持與互信文化,曾被暱稱為「好額人菜市場」,可算是東菜市特有的風格。

八吉境道署關帝廳

位在臺南美術館2館旁,從友愛街拐進巷子,走幾步路就可以看到這小而美的廟宇。只有「一廳一拜亭」的簡單格局,廟埕有兩棵老樹,很適合帶著點心、逛完廟後在樹下乘涼,來個臺南式的下午茶。 關帝廳看似迷你,但其實大有來頭。清朝的時候它位於曾是臺灣清代最高行政官衙的「臺灣兵備道署(巡道署)」(現在的永福國小)旁,受官老爺祭祀與修建。日治時期因市區改正搬遷至此,還將鄰居福德正神一起帶過來。現在廟內保有乾隆年間的「浩浩其天」古匾、書法名家朱玖瑩與黃國書的書法對聯。此外,整間廟宇從門神、樑枋、壁畫等數十件彩繪作品,都是由府城名師潘麗水包辦,可以說是一間「潘麗水彩繪博物館」,近年則由首屈一指的修復師蔡舜任修復。彩繪名師與修復師的相遇,讓關帝廳的藝術品能以良好的狀態再矗立數十年。

主祀:關聖帝君
配祀:關平太子、福德正神、觀世音菩薩、趙累將軍、馬使爺與赤兔馬、周倉將軍、王甫將軍、地藏王菩薩

藝品導覽:拜亭「樑柱書法」
鑑賞重點:廟宇的主體色

位於友愛街巷內的道署關帝廳,為一間二進的鋼筋混凝土造(RC造)建築,由拜亭及正殿組成,屬於單純的「一廳一拜亭」格局,廟埕左右有兩棵老樹相伴。

全美戲院

落成於1950年的全美戲院,是台南老字號的二輪戲院,也是國際知名電影導演李安曾多次提及的戲院,孕育出李安的電影夢。戲院最大特色是至今仍然使用手繪電影看板,即使是最新3D動畫電影也被賦予了台式手繪風格,相當特別,路過時不妨抬頭看看這全台甚至全世界都已少見的手繪電影看板。

台南市美術館2館

由石昭永建築師及日本坂茂建築設計事務所共同打造,是由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所規劃設計的建築物。建築本體以鳳凰花為發想概念,五角形的外型將使南美館成為一座象徵臺南的文化地標,垂直錯落堆疊的展示空間,結合大型碎形屋頂,構成南美館2館的主要外型。

B.B.ART

1932年,由日本人林方一創立的林百貨在台南市末廣町二丁目開幕,是台南第一間有電梯設備的大樓,老台南人俗稱五棧樓仔,第一名總是特別容易讓人記得,之後的容易被人忽略,台南市的第二間百貨,就是民權路上的美麗安洋品店,第一代的美麗安開在現在的B.B.Art斜對面,第二代搬到了B.B.Art現址,到第三代時再度搬家到了中正路。

只要抬頭,還能看見老屋外觀頂樓山牆上的"美"字,是美麗安洋品店餘留的見證,目前1與3樓為展場常有不同的藝術展覽,2樓為咖啡館,走進老屋內會被老屋獨有的格局魅力迷住,縱深非常深的老屋內有著大大的天井,頗有早期大宅院的氣勢,在主人的獨到眼光設計之下,維持原貌的與新設計的部分融合的非常完美,在這樣的老屋裡喝著咖啡,看看展覽,也是一種度過假日的愜意。

開基臨水夫人媽廟

位在延平郡王祠後的臨水夫人廟建於西元1736年。主祀臨水夫人陳靖姑與三十六宮婆祖。一直以來都是與府城居民息息相關的廟宇。
 

據說陳靖姑年少時異常聰穎,且有通靈的能力,長大後嫁給劉杞為妻。後因福建一帶鬧大旱災,陳靖姑雖已懷孕數月,仍帶著身孕設壇施法祈雨,雖然順利求得雨水,但陳靖姑也因動胎氣而流產身亡,臨終前發下誓言:「死後要做助產神,專門救助難產婦女」。因此,現今產婦如果想要生產順利就會來拜臨水夫人,想要生子則拜註生娘娘或送子觀音。臨水夫人一直以來都護佑著台南的初生嬰兒及保佑產婦的平安,是台灣最古老的祝禱順產育嬰的廟,就像是府城慈祥的老助產婆婆一樣。

×
(20) 秒後自動關閉廣告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