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古蹟

若晞茶空間(原台鹽宿舍)

原台鹽日式宿舍,興建於日大正六年(西元一九一七年)前後,是原台灣總督府專賣局台南支局安平分室長官住所,終戰後一度改為台鹽員工宿舍,因隱身在安平巷弄內,外人難窺堂奧;也因此保留了特殊的幽靜氛圍,加上緊鄰東興洋行,歐式建築與日式建築相呼應,成為整個區域的最大特色。除此之外,宿舍前水域相傳就是知名歌謠安平追想曲中,金小姐等待情郎的所在地,區公所還設置了金小姐和母親的雕像以資紀念。

若晞茶空間引入全新體驗的茶席文化,以野生優質的茶葉,搭配陶藝家的秘色瓷器,突破大眾對茶文化舊有的印象,除了讓品茶年輕世代化,在結合歷史文化,以及浪漫故事的環境中,預料將再帶起另一波話題,讓更多人認識這處安平新秘境。

(資料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神農街

從清朝時代起就是台南五條港區域的重要河港入口,當時的商賈都從這條街上進出台南,是當時最熱鬧的的區域,歷史有趣的地方又來了,經過百年演變,原本的河港現在成為都市裡的道路。

原本已經因為老舊而沒落的街道,近幾年成為文創藝術的集散地,台南人有時會戲稱神農街為文青聖地,街道兩旁的店都充斥濃濃的手作風格,而且為了維持原創性,大多數店家內都不可以拍照,請多留意店家的規範,因為神農街內的每家小店舖絕對值得每個來台南的人好好細細的看一回,絕對不只是在街上走一趟就過了,一定要進每家店看看。

海安路藝術街

近年來,海安路已成了台南夜晚最熱鬧的徒步藝術區,兩旁保留著道路拓寬而將房屋半拆除的頹景,鋼筋外露、磚瓦斑駁。由知名策展人杜昭賢的大力號召,結合數十位藝術家利用地形地貌,重新創造設計各式風格的公共藝術,將街道轉變成最獨特的美術館。透過燦爛燈光的投射,海安路搖身一變成了夜晚最美麗的一顆星。手拉著手,漫步在寬大的灰白步道上。用心、用眼、用相機捕捉美麗夜色。

除了藝術造景外,海安路上林立著數間PUB、飲料店、燒烤攤、啤酒屋...等,戶外露天席是每家店的熱門座位,看著街旁的熱鬧人潮、享受台南獨有的晚夜涼風,點上一杯最愛的飲料,幾盤小菜,相約知己好友,是最悠閒的夜色台南。​

 

泮宮石坊

「泮宮石坊」原是孔廟最外的出入口,乾隆年間,知府蔣元樞重修孔廟時,將此出入口重新整建,聘請石匠雕建精美牌坊,再運至台南組建,在全台孔廟中,僅台南孔廟有這項設施。日治時期為開闢南門路,將石坊與孔廟隔開,原有功能遂逐漸被人們淡忘,許多人甚至不知道這是孔廟的附屬建築。

原台南州廳-台灣文學館

台灣文學館可說是台南市中心最重要的地標,由日籍建築師森山松之助設計,在1916年落成使用,當時為日治時期的台南州廳,也就是台南最高的行政中心,至此也奠定了周邊街道的熱鬧繁華,許多重要的官署都在州廳的周邊,二戰時曾遭到盟軍的轟炸毀損,但幾經修復終也維持原樣,戰後也長期為台南市政府所在地,目前則成為富有濃厚文藝氣息的台灣文學館。

華麗壯觀的台灣文學館採用馬薩式的建築風格屋頂,大門口有著典雅的歐日融合圓柱,濃厚的異國風格,直到現在依然是許多遊客喜愛的留影地點,也是台南市民拍攝婚紗的熱門地點,每年聖誕節前後在文學館前矗立的超大聖誕樹,聖誕樹點燈儀式時總讓文學館周邊人潮鼎盛,爭相目睹這屬於台南的浪漫一刻。除了外觀吸引人以外,館內有著豐富的台灣文學館藏,也吸引許多國內外遊客前往瀏覽,是來台南不可錯過的重要地標。

御真影奉安殿(原新化尋常小學校)

御真影奉安殿算是台南非常特別的一個景點,就位在新化國小內的角落,從這裡可以看見日治時期殖民教育的縮影,御真影的意思就是日本天皇皇后的肖像,奉安殿則是供奉處的意思,目的在於讓當時的學生每天在朝會時都可以看見天皇與皇后的肖像,校長會將奉安殿中的教育勅語取出奉讀,將天皇制度與國體觀念不斷灌輸於當時殖民地人民的身上。
 

御真影奉安殿在日治時期曾廣設於各級學校之中,目前全台灣已剩2座,新化很幸運地還保留著其中一座,可當作日治時代殖民教育的見證。

北門嶼教會

北門嶼教會位於烏腳病醫療紀念館區域內,一旁就是有著絕美夕陽的永隆溝,白色教堂營造出北門鹽鄉的白色浪漫,常有新人到此拍攝婚紗,除了教會建築本身,後方的小白宮也成為許多人拍照的取景地點。

教會的設立大約在西元1959年,是為了當地受到烏腳病所苦的病患所設,當時居民因常年喝含砷的地下水而得到烏腳病,病患最後常必須截肢,許多患者因此承受病痛的磨難,教會的設立也讓他們得到心靈上的救贖與寄託,當時教會與王金河醫師合作,教會以信仰治療心理,醫生以醫學治療疾病,至今仍受到許多北門民眾的景仰,也讓北門嶼教會成為北門鹽鄉重要的記憶。 

麻豆林家四房厝

由於經濟與政治上的實力,「麻豆林家」在當時的聲望與「台中霧峰林家」與「台北板橋林家」並稱,三者合稱「台灣三林」。隨著分家繼承與都市發展所造成的土地價格飆漲,清領時期所建的七座精美大宅,因所有權人想法的不同,有些遂遭受拆除改建的命運,「新四房厝」即為其中較早因此而遭拆除者。由於所有權人對舊宅保存看法不一,民國六十七年(西元1978年)五月,中軸線左半側部分遭拆除。

重道崇文坊

走在台南公園裡會看見一座歷史悠久的石坊,上頭題寫著「重道崇文」,石坊建於1815年,用以表揚府城人士林朝英樂善好施,修建台灣縣學文廟。

石坊原本的位置是在龍王廟前,也就是南門路原台南警察署一帶,日治時期在 1934年開闢現在的南門路,龍王廟遭到拆除,石坊也被遷移至台南公園燕潭旁邊,是台南公園裡很重要的文物。

北門三寮灣東隆宮

廟宇藝術博物館
三寮灣東隆宮,距離海邊只有不到兩公里的距離。信仰的起源是明朝永曆19年(1665)來臺的先民,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李府千歲」隨船保護,落腳此處後先在草寮中安頓神像,到日治時期才正式建廟奉祀。

現在所見到的廟貌是民國67年(1978)所重建,為傳統閩南式廟宇建築。從建築結構到裝飾藝術,廟方遴聘的匠師皆是一時之選,大木作是泉州溪底派王錦木所設計,是他自言「一生中最滿意的作品」;門神和樑枋彩繪為潘麗水和李漢卿作品;石雕為大稻埕的陳氏家族與張木成、聶祥生的對場作品;木雕則是蘇水欽負責,皆是曾獲薪傳獎或名重一時的藝師。

廟宇另設有「王爺信仰文物館」,若來到這裡,請務必花上一兩個小時,細細欣賞每個角落不可重現的藝術品。
 

主祀:李府千歲、溫府千歲、吳府千歲、保生大帝、池府千歲
配祀:玉皇上帝、三官大帝、觀音菩薩、文衡聖帝、周倉爺、關平爺、韋陀尊神、保生大帝、夫人媽、中軍府、城隍境主、註生娘娘、斗姥元君、南極仙翁、六十太歲、中壇元帥、福德正神、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藝品導覽:石獅
鑑賞重點:一頭長鬃毛的西洋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