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安宮
廣安宮創建於清雍正初期,其址原位於明寧靖王府鼓樓與開基武廟之鐘樓相呼應,因所在之米街(今新美街)為當時重要街道,廣安宮也因而香火鼎盛。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正,街道拓寬,致使廟宇北移至現址,與共善堂邢王爺合祀。 廣安宮舊廟由三川殿、拜殿及正殿組成,拜亭以洗石子為支撐,上為馬背屋頂,三川殿有相當精緻的木構、石構及裝修。
廣安宮創建於清雍正初期,其址原位於明寧靖王府鼓樓與開基武廟之鐘樓相呼應,因所在之米街(今新美街)為當時重要街道,廣安宮也因而香火鼎盛。日治時期實施市區改正,街道拓寬,致使廟宇北移至現址,與共善堂邢王爺合祀。 廣安宮舊廟由三川殿、拜殿及正殿組成,拜亭以洗石子為支撐,上為馬背屋頂,三川殿有相當精緻的木構、石構及裝修。
葉石濤先生是台灣本土文學的重要文學家。「這是個適合人們做夢、幹活、戀愛、結婚,悠然過日子的好地方。」 這句話是葉石濤先生在台南體驗生活、品味人生的
心得,也是台南傳達給旅客的專屬意象。
葉石濤文學紀念館共有兩樓,1樓展示府城文學地景,簡介台南府城的小說、隨筆、評論、翻譯及出版契約,並展示葉石濤生平與著作、重要作品及手稿,另外還有功勳牆及影片牆展區。二樓展區為葉石濤文學書房、紀錄片視聽室及葉石濤會客室特展區。
站在會客室空間中,老書桌上還擺著葉石濤老師的眼鏡與他愛用的筆,彷彿還可以感受到葉老師一直在他深愛的土地上以他的精神持續創作著。
從台灣文學館往中正路方向走一定會看到一座與文學館相連的綠色天橋與建築,這裡原本是台南州會,是一棟在1935年落成的三層樓建築,目前正面因中正路立面增建而被遮掩,但從後方依然可以看見原台南州會的原始樣貌,二戰後1950年代成為台南市議會所在地,後來議會遷至安平,在1998年後曾閒置一段時間,後來曾被攝影文化會館使用,成為台南市議政史料館,內部陳列許多台南議政的珍貴文史資料與照片。2018年市府為解決中西區圖書館館舍空間不足的問題,決定將圖書館遷至市定古蹟原臺南州會,歷經4年整修,於2022年開館。
中西區擁有多處名勝古蹟及文化景點,且為二二八事件之歷史場域,深具歷史意義,中西區圖書館融入臺南市二二八紀念館專區,典藏相關史料,增進民眾對歷史事件的認識,進而啟發臺灣歷史意識,也藉由與圖書館的結合,提升民眾參與,讓臺南市二二八紀念館具有紀念性、教育性與參與性。
中西區圖書館一樓規劃為臺南市二二八紀念館;二樓有新光榮:老相館.營業中常設展、自由不是沒有代價的常設展、視聽區、兒童區與外文圖書區;三樓設有討論室、多功能室、樂齡暨報刊區、舊議會傢俱常設展等。
(資料來源:臺南市圖書館網站)
2013年6月30日,是台南老屋中最具分量的林百貨修復完成開放參觀的日子,當天排隊人潮從一早7點多開始直到下午都沒有間斷,往後開放參觀的時間也都一樣,每個人開心的排隊就是為了想進入這棟在日治時代1932年開幕的「五棧樓仔」,裡面有著當時最先進的流籠(電梯),當時的中正路一帶稱之為末廣町,是台南早期非常熱鬧的地段,但是隨著日治時代過去,經營者回到日本,林百貨就此沉寂了,經過近半個世紀的時光,台南人已經忘了他當初的風光。修復後過了一年,2014年6月14日林百貨又以百貨公司的身分在府城重生了,這天在中正路上有著熱鬧的日治時代造型遊街,熱鬧程度看起來好像台南人都來了。
以文創百貨為主軸的林百貨雖然不大,裡面陳列販售的確有很多都是台南林百貨才有的限量商品唷。來林百貨除了看看文創商品以外,還有幾個重點是一定不能錯過的。坐流籠:電梯樓層顯示是旋轉指針式的,現在應該只來到林百貨才有了,保留著原汁原味的感覺。看頂樓的鳥居神社:百貨公司頂樓的鳥居神社也是全台僅有,一定要上樓去看看。看二戰末期美軍戰機掃射留下的彈孔:被軍機掃射的彈孔至今還清晰留在牆上,就像時空凍結一樣。來台南一定不能錯過的超重量級古蹟百貨公司。
大井頭應該可說是台南市區內最貼近大家的古蹟了,也是很多人常會忽略的重要古蹟,因為就位在車流量大的民權路馬路上,以鑄鐵蓋蓋著井口,並在路邊立著一個古蹟的說明碑。
大井頭的歷史與重要性,得追溯到15世紀,井開鑿的年份已不可考,15世紀來到台灣的船隻進到台江內海後,在此附近登陸,是當時陸地距離港口最近的一口淡水井,水源豐沛甘甜,當時就傳著一句話:「吃大井頭水,沒肥也媠」,不只是來往船隻取水使用,後來在此定居的人也開始使用這口井水,可說是台灣開發史的第一個水源地,可見其重要性,經過時不妨低頭留意一下吧。
原台南神社事務所及外苑與武德殿約在西元1936年同期建造,材質與造型都與武德殿相似,有人認為是神社的事務所,也有人認為應該是當時神社的休憩所,但無論用途如何,仍是一個非常美麗的日治時代建築。
雖然台南神社已經不存在,但幸好仍有神社外苑可讓遊客尋覓歷史的痕跡,也別忘了去看看神社外苑的神橋,這都是日治時期台南信仰文化的重要建物。
位在安平天后宮旁的盧經堂厝是近年很受歡迎的古蹟,距離人潮鼎盛的安平古堡也只有幾步之遙,非常適合在看完兩處大古蹟,可來逛的景點,是清朝時期安平的富商盧經堂的宅第,因為盧經堂身材高大,被稱為「躼旗」,故安平俚語有「有躼旗富,無躼旗厝」以形容其宅之大。
現在盧經堂厝被定為市定古蹟,整修得非常完善,裡面有許多的古裝可以讓遊客穿戴拍照,穿上古裝後在古色古香的老厝裡拍照有如時空倒流,深受遊客的的喜愛,另外還有一個古禮抓周的活動,以往難以親近的首富家,現在已經成為遊客、市民探訪安平的好去處。
海頭社魏宅是清朝水師副總兵魏大猷後代的祖厝,原本位在海頭社文龍殿廟埕的左前方,坐東朝西,在日治時期大正年間因故於現址重建,而方位也改成坐北朝南,安平海頭社魏宅為單伸手的格局,是安平巷弄間常見的住宅類型,基本上為磚造建築,在牆上抹有蚵灰,屋頂為硬山頂馬背,該建築的入口原本有牆門,但已毀損,正廳為傳統布置,門上有門額寫著「景星慶雲」,而在左側有一小圓拱門通往外面,至於東邊則主要是臥室,是安平非常典型的住宅型態,單伸手的設計也成為現在新式住宅延伸引用的設計元素,是來到安平巷弄間探索不可錯過的古厝。
市定古蹟原臺南運河安平海關原為日治時期1926年臺南新運河開通時所設置之「稅關安平支署安平船溜派出所」,迄今已近百年歷史。安平海關側方即安平碼頭,昔為進口驗關之處,為日治時期機關辦公廳舍典型建物,也見證了臺南新運河及安平港的興衰,十分具有歷史價值。為活化古蹟,臺南市政府文化局決定自行營運,成立結合古蹟、圖書、咖啡及河岸景觀的獨立咖啡館。安平海關的河岸咖啡館除了維持古蹟原貌外,內部並布置有日治時期辦公室、和式起居室、運河相關老照片影像及相關文史介紹,咖啡館除販售平價優質的咖啡飲品及古蹟紀念商品,也擺設有逾200本的哲學文史類書籍供來客閱讀,後續也會定期更換圖書主題,讓來此的遊客可以在閒適慢活的步調中,感受古蹟及運河的特殊氛圍。
(文字、圖片來源:臺南市政府文化局 、 藝遊台南臉書粉絲專頁)
蚵灰窯曾經是安平地區很重要的建材製造場所,也是目前台灣僅存唯一的蚵灰窯,從17世紀開始蚵灰便是以海為生的安平人必備的造船材料之一,後來延伸加入糖水、糯米汁成為蓋房的磚瓦黏合使用,現今雖然已不再使用這些古法建材,但仍舊保留了安平燒製蚵殼成為蚵灰的重要遺址,走進蚵灰窯會看見被愛玉子藤蔓覆蓋住的紅磚牆面,內部就是一座相當大的窯坑,內部直徑約4公尺,高度約為2公尺,窯體牆面最薄的地方還有1公尺厚,是難得一見的燒窯建築。
文化館區域內詳細敘述著蚵的成長過程及生態,蚵灰的製作過程,蚵灰的應用,讓遊客可以很清楚的認識這古早的技藝,雖然現在蚵灰被新的工業建材取代,已經走進歷史不再使用,但幸好有蚵灰窯文化館傳承,讓更多人認識17世紀安平的產業及建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