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城七丘最高的信仰中心
北極殿是少數興建於鄭氏時期的廟宇,歷史悠久,創建已經將近了三百五十年。北極殿主祀的神明為玄天上帝(上帝公),是明朝的守護神,距離當時的行政中心承天府(現今赤崁樓)與寧靖王府(現今天后宮)不遠,是舉行明朝國家祀典的地方。這麼重要的信仰中心,則選在當時地勢最高的地方「鷲嶺」來建廟。 以黑色為代表色的廟宇 主祀神玄天上帝,象徵北極星,在方位上屬於北方,而北方的代表色是黑色,因此整間廟宇是以黑色為主色,和一般以紅色為主色的廟宇有很大的不同。舉凡廟門、柱子、隔扇等都屬於黑色,就供桌上的令旗都屬於黑色,配上一把七星劍,顯現了上帝公不凡的神威。
廟內目前擁有全台南市最古老的匾額,是在1669年由明寧靖王朱術桂敬獻的「威顯赫奕」牌匾。廟內的古鐘是清道光17年(1837年),由府城殷商吳尚新(吳園的創辦者)遠赴大陸姑蘇訂製送給廟宇的,只可惜已經破損,不然就可以聽到如《楓橋夜泊》中「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一樣的鐘聲,歷史悠久的北極殿內處處都是寶貝。
走出北極殿,廟旁的小巷弄在古地圖中被稱為柴屐巷,過往巷內聚集許多製作柴屐的商店,現在雖然已看不出當時痕跡,但仍可感受到府城過往主要街道的熱鬧景象。
藝品導覽:三川殿 「雙龍門神」
北極殿的門神繪的是少見的雙龍門神,由府城彩繪世家—潘氏彩繪家族的三代匠師接力完成,由潘春源施作、潘麗水臨摹、潘岳雄修復,是最早以神龍為門神的代表作,來到臺南千萬不可錯過。
鑑賞重點:黑暗中突生的金龍
北極殿的主祀神為玄天上帝,代表色為黑色,因此整間廟從裡到外都以黑色為主色。在黑色的門板上施作,畫師巧妙地利用了對比色「金」為主色,再搭配紅、藍、綠、紫等輔色,構成了華麗的雙龍,一龍往上俯衝,一龍向下俯降,是為「翻天覆地,上昇下降」。當廟門關起,你會發現雙龍環拱著一顆金色的龍珠,在雲霧之間翻騰著。
三川殿 「雙龍門神 」龍邊
三川殿 「雙龍門神 」虎邊
藝品導覽:三川殿「康趙高殷元帥」門神
在中門的雙龍門神旁,次間的四大護法門神也很有看頭。出自潘麗水之手,在狹長的門板上展現了匠師的功力。
鑑賞重點:畫師的色彩搭配魔法
威武的四大護法皆手持武器,雙眼望下目視著來往者,避免妖魔鬼怪進門。 紅臉黑鬍鬚,身穿藍袍寶甲的是康元帥;黑臉黑鬍鬚,身著灰袍戰甲的是趙元帥;粉面黑鬍鬚,身穿紫袍戰甲的是高元帥;青面紅鬍鬚,身著青袍金甲的是殷元帥(也有人說是溫元帥)。仔細看,每一位元帥從面容、服裝、武器、鞋子、飄帶、旗子的形式和配色都不同,畫師的腦袋裡就像內建美編軟體,照顧著每個細節。三川殿「康元帥 」門神彩繪
三川殿「趙元帥」門神彩繪
三川殿「高元帥」門神彩繪
三川殿「殷元帥」門神彩繪
藝品導覽:正殿 玄天上帝神像
鑑賞重點:六尺高神像、黑令旗與七星劍
走入正殿,高達六尺的玄天上帝神像高坐在神龕,往下看著信眾,前有一支黑令旗、一把七星劍,還有兩大護法(康元帥、趙元帥)隨伺在側,這是玄天上帝專屬的場景。 六尺有多高呢?大概有180公分。這整尊神明都是以泥土製作雕刻(泥塑工法)而成。在高溫高濕,常有蟲蟻侵擾的臺南,泥塑神像不容易保存,但這尊玄天上帝像卻罕見的留存了超過三百年,民間相傳神像下方有一口古井,可以藉由水氣升降來調節神像的含水量,避免神像龜裂。
註:龕(ㄎㄢ)
圖說:正殿「 玄天上帝」神像
藝品導覽:正殿 威靈赫奕匾額
鑑賞重點:全臺最早的匾額
在玄天上帝神龕上方,掛著一匾額,寫著「威靈赫奕」,這可是全臺灣最早,也是唯一一個留下來的明代匾額。 玄天上帝為明朝政權的守護神,鄭成功率兵來臺後,待局勢安定,便選擇在地勢最高的鷲嶺興建了供奉玄天上帝的北極殿(1663年建廟),是臺南少數的明朝廟宇。
廟內有監軍寧靖王朱術桂奉上的匾額,筆跡娟秀清靈,「威靈」象徵神明的神通廣大;「赫」是彰顯;「奕」是指世代,題字的意思是彰顯玄天上帝的神武威靈能世世代代永流傳。匾額旁的「術桂書」則顯示了這是由鄭氏時期皇族留下的墨寶,是難得超越三百年還流傳至今的真跡。
註:龕(ㄎㄢ)正殿「威靈赫奕」匾額
藝品導覽:正殿「道光古鐘」
鑑賞重點:古鐘上的看板動物
常聽人家說「暮鼓晨鐘」,鐘和鼓是寺廟不可缺少的文物,懸掛於三川殿的兩側上方,除了每日早晚,重大祀典、貴賓入廟也會擊鼓鳴鐘。 北極殿有一口非常古老的古鐘,打造於1837年,超過150年以上的歷史,因為年代已久,現在改放置在地藏王殿旁的地面,正好有機會讓大家一瞧究竟。
這口鐘的身世不凡,首先它是由清代府城著名商人吳尚新捐獻,並且送到大陸的蘇州打造。在古鐘上方站有神獸「蒲牢」,是龍的九個孩子之一,個性喜好鳴叫,因此被雕刻於鐘的上方。又因為傳說蒲牢害怕鯨魚,所以會以一個雕刻成鯨魚外型的木樁來敲鐘,讓鐘聲更為宏亮,傳得更遠。鐘身上則刻了祈福文字,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等,希望這些心願可以藉著鐘聲傳遍四方。正殿「道光古鐘」
古鐘上方站有神獸「蒲牢」
藝品導覽:後殿「降龍伏虎」壁畫
鑑賞重點:如同電影海報的壁畫
北極殿後殿供奉的主神為觀世音菩薩,左右兩邊則有十八羅漢塑像陪祀,說明了後殿是屬於佛教的空間。在這裡的壁畫,畫師選擇了十八羅漢的故事作為呼應:一位羅漢因為向龍王討回佛經、阻止了淹大水,而獲得「降龍尊者」的稱號;另一位羅漢則傳說因為常分飯食給老虎,而降伏了猛獸,因此被稱「伏虎尊者」。
在畫師的筆下,左邊的「降龍尊者」,人物一腳抬起,右手拿著發亮的龍珠,披著飛揚的肩帶,畫面上方有一怒目的龍盤旋而下,由墨色染出的雲勢,創造了速度感;右邊的「伏虎尊者」,人物騎在一頭張口的大老虎上,只見尊者右手舉起一環,就要降伏猛獸,背景的山林也跟著搖曳起來。 這兩幅畫是潘麗水1981年的作品,可以看到人物更趨動感、顏色也用得大膽,跟早期以墨色為主調的作法大有不同。
小提醒:同樣的題材,剛好三十年前畫師也畫過,就在不遠的重慶寺,歡迎路過比較。後殿「降龍尊者」壁畫
後殿「伏虎尊者」壁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