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藝文

台灣鹽博物館

自111/1/10起閉館整修,開放時間詳見官方公告
整修期間可前往七股遊客中心參觀,並索取相關旅遊資訊

一望無際的鹽田中,有兩座白色金字塔並肩聳立,與七股鹽山遙遙相望,這裡是台灣鹽博物館。走進這座鹽業的堡壘,用視覺回憶鹽田風光;用聽覺感受鹽工艱辛;用觸覺掌握鹽粒結晶;用嗅覺想像潮濕礦場;用味覺品嘗粗鹽鹹味;用感覺和認知完整體會一路走來的鹽業歷史。

鹽的歷史,重現鹽產業
鹽工曬鹽、鹽井崗哨、運鹽火車、鹽村診療所,當地耆老與鹽工的口述故事、陳列的泛黃老照片,將四、五十年代鹽田光景無微不至地呈現在眼前。這裡也打造了中古波蘭礦坑的遺跡場景,狹小空間圍繞潮濕空氣與凝重氣息,彷彿穿越了時空,更真切地體會鹽工辛酸與沉重的生活。

鹽的紀念,生活體驗館
博物館旁就是鹽田生活體驗館,來一杯鹽味咖啡沉澱心靈,來一支鹽冰棒冰鎮消暑。看著五顏六色的鹽封存在瓶瓶罐罐中,像是顏料齊齊排列在牆面,挑選一罐屬於自己的幸運色,用鹽結晶紀念這趟旅程。

鹽與美的建築,七股遊客中心
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距博物館不遠處還有一座美得令人屏息的建築物,那是七股遊客中心。通體灰白的水泥建築,向四周延伸四肢,張揚地毫不客氣卻完美融入這片鹽地,一層層的階梯向上堆疊,捧著蔚藍的天空,這一幕幕交錯的景緻已被許多訪客擷取在相簿裡

林崑岡紀念館

漚汪是將軍區最大的聚落,日治時期以來,漚汪最出名的人就是「竹篙山之神」林崑岡。林崑岡(西元1832-1895),武秀才出身,於西元1895年10月日軍進逼台南之時,曾統率數千義勇軍誓師抗日,最後於急水溪南畔竹篙山戰死,英烈事蹟為人傳頌。紀念館設於文衡殿2樓,詳盡記錄其一生事蹟,空間雖不大,但老文物、老照片、畫作墨寶典藏豐富。

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

園區在台南的佳里一帶(古稱蕭壠社),而「北頭」在平埔古語中為巫女之意,「洋」則意指有水草宜居的放牧之地,此處一直有著飛番的傳說,傳說中有位跑得比馬還要快的平埔族人,甚至還到乾隆皇帝面前與馬賽跑贏得比賽,讓清乾隆龍心大悅,與兒子兩人得到朝覲天子三次的殊榮,就是目前飛番墓中的「程天與」,墓碑上還可見到刻著「父子面君三次」的紀載,也是目前台灣紀錄中歷史最悠久的平埔族墓,大約已超過240年。

北頭洋平埔文化園區便因為這個飛番傳說而有著濃厚的傳奇故事,目前園區內有許多西拉雅平埔族的資料展示,還有傳統的茅草屋、老照片以及象徵著飛番傳說的各式雕像,還有極具平埔族特色的望高寮、公廨等設施,另還有一口水質非常好的荷蘭井,從荷蘭人在台期間開鑿一直到日治時期都還在取用,處處充滿傳奇色彩及平埔特色,是一處認識平埔族群生活的好去處。

佳里金唐殿

到市場包圍的廟宇欣賞鎮殿三寶
金唐殿原稱「護庇宮」,廟史最早可以追溯到鄭氏時期的屯墾制度,到乾隆年間因民眾協助平定林爽文事變,才被朝廷賜名「金唐殿」。來到超過三百年歷史的金唐殿,不能錯過的是鎮廟三寶:見證悠久廟史的「宏文求莫」匾額(康熙37年落成)、含有「護庇宮」原名的古對聯、廟內與屋頂活靈活現的何金龍剪黏。 市定民俗「佳里金唐殿蕭壠香」 已經有百年以上歷史的「蕭壠香」,是南瀛地區重要的刈香活動之一。「刈香」指的是大型的遶境,三年辦理一次。在香科活動期間,除了舉辦「瘟王醮典」,還有傳說為了鎮壓曾文溪的「百足真人蜈蚣陣」遶境,為金氏世界認證全球最長蜈蚣陣,車上坐著扮演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108名小神童,充分展現南瀛地區的常民活力。

主祀:朱府千歲、雷府千歲、殷府千歲
配祀:方娘娘、觀音佛祖、天上聖母、關聖帝君、註生娘娘、福德正神、中壇元帥、吳府千歲、金府千歲、蕭府千歲、釋迦牟尼佛、天官大帝、地官大帝、水官大帝、玉皇大帝、太歲星君

藝品導覽:三川殿墀頭「孫中山」剪黏
鑑賞重點:現代人物成為剪黏主角

蕭壠文化園區

蕭壠糖廠又名佳里糖廠, 1905年成立, 1908年開始製糖,是日治時期「明治製糖株式會社」在台灣設立的第一個新式糖廠,1998年因糖業沒落關閉,後來閒置空間再利用,蕭壠文化園區在2003年成立,以藝文基地的面貌再臨。
 

蕭壠文化園區真的是當地人的休閒天堂,糖廠改造的空間一直都是很有台南味道的遊憩景點,外圍像是公園一樣,原本的倉庫與廠房變身為各式藝術展場,特地保留的屋頂樑柱,由下而上仰望,幾何的線條在藍天中放射開來,配上旁邊的綠意,是很舒服的風光。
 

走在廠房倉庫之間,穿過長長的隧道,陽光穿過樑柱穿過樹梢,在灰色的牆面與地面上烙下印記,遊客穿梭其中,進出展場之間,這是屬於台南的文藝式悠閒。

 

總爺藝文中心

小小森林裡的橘黃色鳥居,在整排林蔭的襯托之下非常顯眼,穿過鳥居,走入林蔭隧道中往右望去是一片整齊的草皮,因為大樹們的遮掩,走在底下一點都不熱,伴隨著樹下的微風徐徐吹送,非常舒服,樹影映照在綠色的草皮上,像是草原上有了美麗的黔面一樣,讓畫面生動不少。
 

一旁象徵著總爺藝文中心印象的紅樓在藍天之下總是美麗,總爺廠長宿舍的木造房屋也維持得非常好,是很適合拍照取景的好地方,飄散著濃濃的日式風格,每到下午時分是園區光影最棒又安靜的時刻,走在裡面感覺時光彷彿慢下來一樣。
 

藝文中心園區裡有很多建築都成了藝術工坊,散落在園區裡的林木之間,在這樣的環境裡對於藝術家的創作絕對加分,每回都有不同的新作品展出。

學甲慈濟宮

國寶級的廟宇裝飾藝術
學甲慈濟宮創建於鄭氏時期,以保生大帝為主神。在早年醫療不發達的時代,經通醫術的保生大帝是來臺移民的精神寄託,為了將最好的心意敬獻給神明,也因此遴聘了各時代最好的匠師:咸豐年間的葉王(交趾陶)、日治昭和時期的何金龍(剪黏)、戰後的潘麗(門神彩繪),以及銅山匠師蘇水欽、黃良等(木雕),這些匠師留下的藝術作品,部分已移至旁邊的文物館,部分保持於廟內,皆是鑑賞的重點。

市定民俗「學甲上白礁暨刈香」
主神保生大帝,係於明末由福建泉州府移民迎請,隨鄭成功部隊來臺,而由學甲頭前寮將軍溪畔登岸。為了感恩保生大帝的庇蔭,當時學甲的鄉民常在神誕日前回鄉祭祀,到了日治時期才改於當年登陸之處舉行隔海謁祖祭典,是為「上白礁祭典」。後來逐漸演變成超過六十座庄頭廟遶境的「學甲香」,規模盛大。

主祀:保生大帝
配祀:謝府元帥、中壇元帥、三官大帝、武財神、康元帥、趙元帥、江元帥、張主簿、觀音佛祖、韋馱爺、十八羅漢、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虎爺、花公花婆、菜公、文昌帝君、南斗星君、北斗星君

藝品導覽:龍虎門剪黏
鑑賞重點:勸人盡孝的剪黏

廟宇屋頂上的剪黏題材多變,但不外乎是出自神話、戲曲、傳奇故事,而在學甲慈濟宮的龍虎門,則有著一對以「二十四孝」為主題的剪黏,勸人盡孝即時。

東隆宮文化中心

來到北門區三寮灣,不管從哪個方向,遠遠的都可以看到七樓高的「東隆宮文化中心」,在小漁村內顯得格外華麗,如果喜歡看迎神賽會,熱愛祭典的氣氛,來到此處一定會非常開心。

中心內設有:王爺信仰文物館、宗教文物展示館、水滸英雄館、民間信仰研究館、禮俗文物館等,館藏非常豐富。3樓的王爺信仰文物館,是台灣唯一的王爺信仰主題館,以王爺信仰及刈香醮典為特色,以照片圖像、祭典的實物與精緻的木雕呈現,將王爺信仰文化介紹的巨細靡遺;如事先預約參觀導覽,能更深入了解鹽分地帶王爺信仰的習俗。此外,禮俗文物館及水滸英雄館,也都很有可看性,尤其水滸英雄館內的作品是禮聘舉世聞名之廣東石灣陶藝廠,耗時三年始製作完成梁山泊108條好漢塑像,為全台唯一全套梁山人馬的石灣陶塑像,非常難得一見。 逛完後,不彷到鄰近的蘆竹溝欣賞北門潟湖的美麗的夕陽,為旅程畫下美麗的句點。

南鯤鯓代天府

全臺規模最大的王爺信仰中心
南鯤鯓代天府位於北門沿海,傳說是當地漁民撿到了載有五尊神像的小船,於是將神像供奉在草寮內,早晚焚香膜拜,結果從那天起,漁民只要出海捕魚,一定滿載而歸。事蹟傳開後,香火日益鼎盛,並擇地建廟,逐漸成為當地的信仰中心。日治時期的重修,在石雕、彩繪、剪黏上皆展現高度的工藝水準,而被評定為國定古蹟。 國定民俗「南鯤鯓代天府五府千歲進香期」 五府千歲的靈驗事蹟,吸引了各地民眾前來分靈,至今全臺已有17000餘座的分靈廟。

每到王爺誕辰(農曆4月中下旬、6月中旬、8月中旬、9月中旬),分靈廟便會籌組進香團前來進香謁祖,可以說是臺灣最為壯盛的王爺廟會。 到江南園林「大鯤園」一遊 由建築家漢寶德先生所設計的「大鯤園」,為一座仿中國江南式的園林,除了有優美的山水,也有傳統建築,園區內設有南鯤鯓文史館,可一覽廟宇沿革與文物。

×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