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藝文

原台南測候所( 交通部中央氣象署臺灣南區氣象中心)

現代氣象科技展示場與原台南測候所結合成為氣象展示場,不僅還原了古蹟之美更蘊含了世代交替的文化傳承,參觀者可見證一百多年來氣象進步的軌跡,亦可瞭解自然科學的奧妙,為臺南市環境教育設施場所之一。

原台南測候所在台南人心中一樣有著很重要的地位,測候所位置在當時台南市中心最高處,海拔14m的鷲嶺,因為造型的關係,被許多老台南人戲稱為胡椒罐,也因為特殊的18等分放射狀屋頂,也被稱為18角樓。原台南測候所座落在氣象局南區氣象中心前方,在兩棟現代化大樓之中非常顯眼,仔細觀察的話會發現建築物是以三個同心圓環環相扣而成,最內層的圓就是白色的圓塔,裡面擺滿了各種氣象觀測設備,中間的圓是走道,最外層的圓就是辦公室,特殊的外觀總讓遊客忍不住多看兩眼。

氣象展示場每到3~4月間紅花風鈴木盛開時,總是吸引許多人潮聚集,粉紅色的花與氣象博物館跟對面太平境教會互相輝映,常常引人駐足觀賞;到了夜晚粉紅色的風鈴木有如夜櫻般艷麗,是您不可錯過的一幕。 

大東門

大東門位於東門路與勝利路交叉口,是市區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大東門位居其中成了一處富有台南地標感覺的圓環,東側門上寫著東安門,西側寫著迎春門,城門維護的非常好,當時捍衛府城攻擊敵人的射擊口依然完好如初,夜間燈光亮起時有如台南的凱旋門一樣的華麗。也因為位於圓環中央,比較少遊客進入,城內還有一塊1848年所立的石碑,主要內容是:欽命不許士兵對來往此城的農商零販,予以勒索。是大東門內非常珍貴且有趣的石碑,下次經過可別匆匆而過,進到裡面看看過往府城人進出的主要幹道。

臺灣府城巽方砲臺(巽方靖鎮)

巽方砲臺深藏在住宅區內,即使是老台南人也未必知道,是非常神秘的存在,是台南僅存的內陸砲台,位在大東門城的東南方,因為位置在八卦中屬於「巽」位,因而得名。砲台建於西元1836年,使用咾咕石而建,砲台上方還有清道光年間所題的「巽方靖鎮」。
 

現在想找到這座神秘的炮台,可以來到光華街的修禪院,砲台就位於修禪院的庭園當中,外觀維持完整,還能走到砲台的上方俯瞰,想像當時砲台威風凜凜守護府城的模樣。

鄭成功祖廟

臺灣第一座主祀鄭成功的廟宇

又名鄭氏家廟,位於熱鬧的林百貨、土地銀行附近,朱紅的木柵門配上綠釉瓶欄杆的紅磚牆,沒有太多的繁複裝飾,說明了「宗祠」的本質,除此之外,這裡也是全臺第一座主祀鄭成功的廟宇。

鄭氏家廟的建築共分三進,正殿祀奉鄭成功的塑像,六尺高(約180公分)的神像左手按膝、表情肅穆地傾身向前注視著來往者,身著紅綠配色的文武袍,展現鄭成功亦文亦武的特質。這座神像的由來已久,為1947年府城泉州派藝師的作品,形象則是根據日本人留下的油畫打造。由於鄭成功為中日混血,受兩國崇拜,在廟埕、正殿皆有母子塑像、兒誕石等,說明其出生的歷史。

走進家廟內看著神像、古建築、古井及許多的老照片,讓人有如回到鄭氏家族在台經略大展鴻圖的時光中,也是鄭氏家廟以台南故事影像館身分想訴說的故事,更是台南歷史的藏寶盒。

主祀:鄭成功、董氏、鄭氏先祖
配祀:無

藝品導覽:正殿「鄭成功神像」
鑑賞重點:泉州派名匠的作品

位於鄭氏家廟的正殿,六尺高(約180公分)的鄭成功塑像一手按膝,另一手扶玉帶,身體微微前傾,身著紅綠配色的文武袍,雙眼注視著來往者,散發莊嚴肅穆的氣質。

臺灣首廟天壇「天公廟」

臺灣首廟天壇的創建歷史,根據傳說,可以追溯到鄭氏時期的永曆15年,為鄭成功來臺後築壇祭告天地之所,此後一直由民宅輪流祭祀,直到清咸豐4年(1854)才正式建廟。廟內主祀玉皇上帝,為道教信仰中神格最高的神明,而正殿前的「一字匾」,為享譽府城的四大名匾之一,值得一看。

府城人的信仰中心
無論何時來到天壇,香煙環繞中總是充滿了祈求玉皇上帝保佑的信眾。廟宇雖然不大,但陪祀神明也不少,加起來有超過三十尊,如同神明界的百貨公司,人的一生中大部分的需求(學業、愛情、健康等)大概都可以在這裡得到解決。

不容錯過的祭典:天公生
玉皇上帝的生日是農曆正月初九,許多府城人會在前一天的子時(半夜十一點,也是初九開始的時間)來到廟裡為天公慶生,奉上僅有天公才能享有的珍重祭祀品,廟方也會發放「開運紅包」祝福信眾財運旺旺來,也會有平安滷麵可以享用。這一天廟裡徹夜擠得水泄不通,是一年一度的熱鬧慶典。

廟宇也能現代化
天壇由於信眾甚多,為了服務更多的人,廟方不僅讓光明點燈全面電腦化,可以用ATM點燈,用電腦查詢位置。此外也提倡「以米代金」,以平安米取代燒金紙,米可以帶回家吃平安,也能捐贈給需要的團體。

東嶽殿

陰間的司法部
東嶽殿俗稱「嶽帝廟」,是鄭氏時期即建立的廟宇。主祀東嶽大帝,是冥府的主神,治理陰間的司法刑獄。根據傳說,人死了之後,首先會被送到城隍爺前初審,再送到東嶽大帝前複審,就像是冥府的司法部長一樣。除了主祀神外,東嶽殿裡還有各種與生死相關的神祉,如地藏王、十殿閻羅王、城隍爺,以及牛頭、馬面、七爺、八爺、速報司、功德司等部將,光是神像就讓人看得目不暇給。

以「法事多」而聞名的廟宇
因東嶽殿掌管生死交界,廟內有不少術士(道士、法師)與靈媒(童乩、尪姨),專門穿梭往返於生死之間,為死者超度,為生者祈福。此外,東嶽殿辦理的「打城」,為枉死的親友超渡,則是最具代表性的法事。

主祀:東嶽大帝
配祀:酆都大帝、天醫真人、福德正神、地藏王菩薩

藝品導覽:三川殿「窗櫺木雕」
鑑賞重點:吉祥物品的常見款

廟宇裝飾藝術的目的,是用這些裝飾求一個熱鬧和吉利。要如何讓這些裝飾具有吉祥的含義?運用物件創造諧音是最常見的作法之一。東嶽殿中門兩側的木雕窗櫺,各有兩位武將騎著麒麟,旁邊伴隨著兩個小童,四人手上分別拿了旗、球、戟、磬,旗為識別旗、球為玉器、戟為兵器、磬則是樂器,這四樣物品的諧音剛好就是「祈求吉慶」。

接官亭

台灣與中國之間因有台灣海峽阻隔,古時往來交通相當不便。官員發派臺灣各地任職時,抵達廈門後,轉海路,經過洶湧波濤,驚滔駭浪的黑水溝後,才能到達鹿耳門,接著再轉渡河運進入府城。
 

為使長途跋涉,疲累奔波的官員,有賓至如歸的感覺,或回任官員等候船班,臨行依依,在渡頭附近多設有迎接或送別的處所。接官亭便是清朝時期,用來迎送酬接文武官員的地方。風神廟前的接官亭以花崗岩所建,前額題「鯤維永奠」,背面額題「鰲柱擎天」,柱上雕飾華麗,相當值得一看。

總趕宮

總趕宮約建於西元1704年,當時台灣與中國大陸來往全靠船舶,因此就有了祭祀海運守護神的習慣。總趕宮內主祀的倪聖公也稱為倪總管,生前因居住於濱海,熟悉航運港道,因此主管海運守護古台江航運的倪聖公就成了台南特有的神明,更有人說倪聖公是唯一一位會開船的神祇。

來到總趕宮附近的遊客除可參觀這位航運守護神外,不彷可到旁邊買杯雙全紅茶品嘗,或是晚上到廟前超人氣的炭烤店,吃著炭烤、喝杯冰涼啤酒,體驗在地人的常民生活。

開基靈祐宮

開基靈佑宮建於西元1665年,主祀玄天上帝,廟內有一尊全台唯一的金面玄天上帝神像,因為建廟時期最早,所以有著開基之名,但因規模與民權路的北極殿相比較小,所以也有著小上帝廟之稱,因歷史悠久幾經改建及二戰損壞,現今廟宇的座向曾在日治時期改變,其改變座向的痕跡現今仍保留現地展示。
 

與祭祀玄天上帝的廟宇相同,因玄天上帝代表北方之神,北方屬水,水屬黑,靈祐宮內就採用大量的黑柱紅樑,此外,廟宇內彩繪石雕有不少府城名師的作品,正殿內的「三十六官將」壁畫就是蔡草如的作品,其餘還有名師潘岳雄及陳壽彝的作品在靈祐宮內,都非常珍貴。
 

另外較為人所熟知的還有許丙丁所著的台語神怪小說「小封神」就是由開基靈佑宮為故事的主軸,是一座傳奇色彩濃厚的廟宇。 

臺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

台灣府城城垣南門段殘蹟位在台南市樹林街,外緣面對著樹林街,後方與台南女中接壤,也成為台南女中圍牆的一部分。南門段殘蹟依古法整修,大致恢復舊觀,此外還特別保留露出內部結構的一段以供參觀,彌足珍貴。目前的南門段城垣殘蹟,成東西走向,在台南女中圍牆的一段,長約八十多公尺,高約四公尺餘,是保存較好的一段,外觀上很容易辨識出是用三合土以古法砌築。在已經幾乎看不見城牆的府城內,還能保存這麼一段完整的城牆,實在非常難得。

×
×
【New Balance】 NB 復古運動鞋